用户名: 密码:  用户登录   新用户注册  忘记密码  账号激活
您的位置:教学资源网 >  高考在线  >  高考在线 >  阅读文章

高考公平与否不只是教育的事

阅读:399 次  我要评论(0)  收藏  2010/7/29 9:30:53
 
 
教育的发展是需要经济来支撑的,经济状况的不平衡,必然导致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。上世纪80年代,上海市高考录取率是60%以上,而临近的江苏只有40%左右,这对江苏的考生来讲当然是不公平的。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,江苏的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,今年高考的录取率将超过77.9%。中西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高考的录取率仍只有40%~50%。
从宏观层面看,由于省与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,其发展教育的能力也必然有差异,对于考生来讲,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区域,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可能不平等。就某一地区来说,由于不同人群经济状况不同,其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可能是公平的。几年前,笔者到四川一所规模较大的中职校调研,其校长说,该校从建校以来所接受的学生,除1人是科级干部的子女外,其他全部是普通工人、农民的孩子。
近几年来,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能让学生因贫困而上不了学,各高校也全力解决贫困生的入学问题。但从实际入学情况来看,进入大学的生源分布比例,城市学生越来越高,农村学生越来越少。其中有农村学生总体数量减少、部分农村划入城市的原因,但主要还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,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,很难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。
高考改革,人们一直在追求公平的理想方案。招考分离、双向选择、自主招生、多元录取。但理想的方案未必是现实可行的方案,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公平,还需由事实来验证。能否请教育管理部门、各相关的高校对2010年单独提前招生录取的、推荐进入高校的、加分考生的家庭背景做一个统计:有多少是城市的,有多少是农村的;有多少是干部、知识分子,有多少是普普通通的工人、农民。中国广大考生来自普通的民众家庭,来自农村,如果在这个统计中他们不占多数或一定的比例,那么其公平性就需要推敲了。城里的孩子,干部、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,从小就占取了比较优越的教育资源,普通工人、农民的孩子,他们中间不乏优秀者,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,如果高考改革的方案再向前者倾斜,岂不加剧了由社会不平等导致的教育不公?
在高考制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重点时,尤其要防止马太效应的叠加。当升学、学历、学校是个体生存质量、发展前程的重要,甚至是唯一渠道时;当优质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时;当高校没有条件实现宽进严出,学生无法自主、自由选择学校、专业时,高考必然成为竞争激烈的中心环节。社会各种力量在此各显神通是无可避免的,高考制度是否公平就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事情了。
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,公平的教育要为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相对均衡的条件和机遇。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不可缺少的前提,只有社会的基本公平能够得到保障,教育公平才有实现的可能。
 
  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  编辑:kostbar  返回顶部  关闭页面  
  •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